印度夏天热浪翻滚,高温不仅能晒晕人,甚至曾有新闻爆出热死猴子的惨剧。然而比酷暑更难熬的是缺电,近亿印度人至今仍活在无电的黑暗中。缺电背后,是印度电力输送的巨大短板。
而中国独有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正是解决之道,只是没想到,今年的5月底,一家中国企业被“踢出”印度。而且这一段时间节点非常特殊,是在中国企业教会印度特高压技术之后。
并且中企还无奈1.37亿贱卖90%股权,要知道十年前,印度还是中国企业的“小跟班”,如今却逼的中企业无奈退出,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印度还在为电力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巨大损耗焦头烂额时,中国已经悄然编织起一张改变国家能源格局的超级电网。
特高压技术,这项被喻为电力传输领域5G革命的核心科技,是中国唯一掌握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国之重器。
它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如同能量巨龙般跨越千山万水,将新疆戈壁的风电、三峡大坝的澎湃水能、云贵川大峡谷的水电,跨越动辄上千公里的距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负荷中心,点亮万家灯火。
其输送能力是传统超高压线倍,而损耗却大幅度降低,堪称能源运输的革命性突破。这项技术更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关键推手。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近40项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突破3亿千瓦。
在特高压网络的强力支撑下,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规模在短短十年间实现了近4倍的惊人增长,从2012年的3.13亿千瓦跃升至2023年的15.16亿千瓦,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更值得称道的是,从±1100千伏的准东-皖南工程,到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的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
中国特高压在电压等级、输送容量与距离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技术标准已成为全世界无可争议的标杆。
这条中国自主打造的电力高速公路,正是2012年中国保变电气怀揣着雄心踏入印度市场时手中紧握的王牌。
面对印度政府抛出的极具诱惑力的橄榄枝,进口设备零关税、前五年税收全免,中国保变电气在2012年底果断出手。
合资公司很快在哈里亚纳邦落地生根,中方控股51%,印度合作方AEPL持股49%,注册资本约合2.37亿人民币。一场雄心勃勃、旨在填补印度技术空白并开拓广阔市场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技术转移的齿轮也随之高速运转起来。
2014年春天,当从中国保定总部运来的精密数控绕线机在印度工厂开箱时,立刻引来了印度工人们的围观。
当时还只是零部件供应商的阿特兰塔电气,其技术员也以学习安装标准为名,频繁出入车间“偷学”。
根据合作协议,保变电气敞开了技术培养和训练的大门。首批20名印度工程师被送往中国保定总部,在生产线上从最基础的绕制线圈开始学起,连绝缘油检测等核心工艺细节也倾囊相授。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这样的培训持续进行了12批,共有200名印度工程师学成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回到印度后,都进入了保变印度工厂,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作为配套供应商的阿特兰塔,凭借其员工在保变工厂的自由通行权,悄然对整套生产流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学习。
这表面上是一段授人以渔、共享发展的蜜月期,技术的种子在印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不过,随着印度本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羽翼渐丰,中国师傅的价值在对方眼中似乎开始悄然变化,一场由政策主导的风暴正在平静的表象下悄然酝酿。
2020年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随着印度本土企业逐步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印度政府的政策风向也发生了显著转变。
2020年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其核心要求是外资企业一定实现技术、零部件采购、管理团队乃至股权的全面本地化。
该计划雄心勃勃地设定了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提升至25%的目标。
然而现实却颇为骨感,到2024年,印度制造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参与PLI计划的大多数企业未能达到扩产目标,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迫使政府不得不对计划进行大幅调整。
中印边境局势紧张后,印度政府规定所有来自中国的投资都一定要经过冗长且不确定的特别审批。
保变电气申请扩产增资的计划就在这个环节被硬生生拖延了18个月之久,彻底错过了市场扩张的黄金窗口期。
更致命的是,在政府补贴的强力支持下,阿特兰塔等本土企业悍然发动价格战,保变电气在价格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毫无招架之力。这场由政策引导、本土企业配合的围剿,结果触目惊心。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200名由保变电气投入巨资、精心培养的印度工程师,最终无一人留在公司,全部跳槽到了阿特兰塔等本土竞争对手那里,摇身一变成为反戈一击的技术骨干力量。
到了2025年,印度子公司的净资产已缩水至6000多万元人民币,甚至低于2012年成立时的初始投入。市场的寒流凛冽刺骨,曾经的学徒羽翼丰满,亮出了冰冷的刀锋。
今年5月29日,保变电气无奈公告,以1.37亿人民币出售印度子公司90%股权。这不足初始投入零头的售价,为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技术合作画上苦涩句号。
在学会技术之后,印度甚至还和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进行“合作”,出售电力。当时的印度甚至想要投资9万亿卢比建设运输线路,两条超长的海底电缆。
保变在印度的遭遇并非孤例,小米等中资企业同样在“印度制造”的大旗下遭遇非商业风险。它深刻提醒我们,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输出需慎之又慎;海外布局须洞察政策风向,强化风险防范。
这堂昂贵的国际课也反衬出中国特高压技术的无法替代,在印度市场大门悄然关闭时,中国特高压工程正以每年数条的规模在神州大地延伸。
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定力,才能在全球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前路漫漫,唯创新与审慎,方能护航中国技术出海行稳致远。
印度发展本土电子制造业难题不少——经济日报2025-04-05西电东送:纵横中国的能源“闪送”工程——2024-10-23 20:07 来源: 新华社保变电气拟挂牌转让印度公司90%股权 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证券时报2024-12-25保变电气:1.37亿元转让控股子公司90%股权——来源:证券时报2025-05-29 18:33